
2023-10-10
正好編輯室:
來去橋本太太家
◎正好編輯室
讀完橋本太太書稿時,心中升起的第一個感受是敬佩。
敬佩一個女子終生堅持純天然主義,五度在家分娩,又能憑靠土地、半自給自足,在深山裡養育子女、輔助丈夫,領著全家欣欣向榮。
而後又讀了橋本先生的故事書(《讓生命回復原始設定――橋本先生半斷食養生術》正好文化、2023年10月與本書同步出版),才知道橋本太太娘家完全不接受她十九歲那年在居酒屋打工認識的「奇異浪子」,但她仍選擇「背對全世界」,毅然與橋本先生赤手空拳走向荒野夢幻家園。這讓人對這女子的勇氣與信心更油生好奇。
不過,橋本家五名子女都成長於網路世代,這樣特立獨行的生活方式難道不曾遭遇叛逆?特別是小女兒從小體弱,她的信念可曾因而動搖?俗話說「貧賤夫妻百事哀」,她如何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現實挑戰?這一路以來,真能無懼、無怨、無悔嗎?
我們專程赴日拜訪福島深山裡的橋本老家,也在他們震災後遷居的京都新宅一起生活了兩天,並採訪他們的下一代,想了解子女眼中的媽媽是什麼樣子?也許從中還能略窺一二特別的「媽媽之道」。
哪想到,對於橋本太太是如何教育子女,幾個孩子想半天竟都答不上來。
原因是,他們印象中的媽媽極少說教,總是一天到晚忙於家事,還要照顧許多寄宿的訪客,從不只是他們的媽媽,而是許多人的「媽媽」。
「不過,就這樣看著媽媽認真工作的身影,和不管遇到多麻煩的事、多傷腦筋的人,都有辦法微笑地耐心處理,我也在無形中學到樂觀自信的態度吧?」長子樹生馬這樣說。
么女朋果也說,忙碌的媽媽不可能常陪伴孩子,但她從小就深刻感受到媽媽把子女擺在第一位,絕對用心對待,而且無論成長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,媽媽始終如天大的靠山、萬能的後盾一般,讓她安心滿滿。
雖然橋本太太不是緊盯嚴管的那種媽媽,也沒空跟前跟後,但子女們對她似乎都敬畏三分。據說是因為在寬鬆放任之餘,她言出必行,對原則從不馬虎。
除此之外,么兒卓道和朋果不約而同提到,母親對樹生馬嚴厲的模樣讓他們記憶深刻。
跟橋本太太聊起此事時,橋本先生在旁聞言立刻自白,樹生馬小時候曾被他以拋進池塘這樣暴烈的方式管教,為此他愧悔至今。橋本太太也坦言起初順著先生對「長男」特別的期許,確實曾對樹生馬求好心切,所幸後來一警覺到孩子的壓力,便立即自我調整。
「作父母的我們並不是完人,過程中必然犯過許多錯,我們會誠心跟孩子道歉。」橋本太太很慶幸五個孩子都好好地照自己的樣子長大,也都各自成家立業,雖然她跟天下媽媽一樣,有時仍難免為孩子操心,但因為她對每個孩子的根基、本質有十足的信心,相對於這信心,其餘煩惱充其量不過是枝微末節。
橋本太太書中寫到,樹生馬童年初習字時,有一次被責備後,憤而在客廳牆上刻字罵「知亞季是笨蛋」。她並沒要求塗銷,也不介意訪客看笑話,反而把那當作是對自己的提醒備忘。五月初拜訪福島深山裡橋本家舊宅時,我們還特別搜尋這個「遺址」(下圖)。
讀過橋本夫婦的書之後,橋本先生年輕時用二手建材親自打造的那屋子就不只是屋子了,而是一對上世紀「類首屆日本嬉皮」的愛情信約,一個家族扎根發芽茁壯的人生基地,也是一群嚮往回歸自然的尋道者互相鼓勵的修行中繼站。
撫摸著通往小閣樓的木梯,橋本家孩子飛奔嬉戲的身影忽然浮現四周;凝望著迴廊前的草坪,和遠處綁在大樹下的三座鞦韆,彷彿聽到當年遠道而來追求身心療癒的八方旅客,正彈著吉他輕歌曼舞,或正觀賞著露天即興戲劇哈哈大笑。
橋本家的木屋宛如童話故事裡森林精靈的居所,處處可見工藝巧思,後來為舉辦半斷食工作坊,在旁邊加蓋的獨棟客舍也寬敞通透,裡裡外外都讓人心曠神怡。
上圖:前面白色是自宅,自宅右邊是後來加蓋的學員宿舍,後方是小倉庫。
無奈因大地震爆發核災事故,他們不得不放下這個相伴四十寒暑的故鄉。那天在細雨中繞行這家園一圈,對橋本先生書裡寫到的心情完全感同身受。他說,災後四處寄宿避難期間,有一天專程冒險回家打包物品,夫婦倆默然無語,離去時情不自禁對這屋子鞠躬致謝。
據說經過十年後,福島已無核輻射之虞,加上新開了一條公路,使得通行大為便利,近年橋本先生和長子常回老家清理整修,未來也許可能開放為度假別墅,讓老家再度成為更多人的安居樂土。
橋本夫婦最初選擇離群索居,沒想到「賓客如雲」卻成了後來橋本家的常態。橋本家的孩子從小就習慣與一大群男女老幼共同生活,包括來自俄羅斯、言語不通文化不同的寄宿兒童。
住在京都新家那兩天,看到他們第三代小孩的表現,真可謂親眼見證了這般「橋本家風」的如實傳承。
上圖:橋本先生建造的京都新家原為120年古民宅
新家在京都郊外山邊,長女果遊和么女朋果也住附近,他們家族三代平日都一起吃飯生活。那天車子剛到庭院口,最小的兩歲孫子就高舉著小手要獻寶,他手中緊握的是剛在草叢裡捉到的一隻青蛙寶寶;接著另外三名孫女也立即放下遊戲,全跑過來笑盈盈地擁抱訪客,發現訪客是外國人之後,馬上主動用英語介紹自己的名字、年紀。
到了做飯時間,這幾位小朋友全動員起來,有的去院子採野花供在玻璃杯裡,有的擦桌、佈置餐具,有的綁起頭巾圍裙、直接下廚幫外婆切切洗洗,一切自發自動又那麼自然嫻熟,大人不但毋須指揮看顧,甚至反倒似乎退為配角、幫手。
吃飯時,全家一起謝恩祈禱後開動。雖然只是來自自家菜圃的簡單素食,但看到每個孩子大口認真咀嚼的模樣,不禁覺得飯菜都特別美味。席間大人沒對孩子說一句「不可以」、或者「這個有營養要多吃」之類的「飲食管教」,只是隨順小孩愛吃什麼想吃多少都沒關係,「這個好好吃啊」、「這個也好好吃啊」的稱讚聲此起彼落。
用餐完畢後,孩子們又自動收拾餐桌。看還在上幼稚園的小孫女雙手捧著堆高的碗碟,危顫顫走向廚房,大人們沒出手制止,也沒在一旁緊張地喊嚷小心,或興奮地誇獎好棒,一切像是稀鬆平常。
橋本家子女一致對自己的生活能力表示充滿信心,相信自己無論如何都有本事好好活下去。看到這些小孫子做家事的身手和堅定的神情,約莫可想見他們的媽媽也是從小就這樣在日常生活中歷練過來的。
橋本家三個女兒、包括遠嫁歐洲的次女,婚後都延續娘家的飲食理念和生活方式,甚至也仿照媽媽在家自然分娩,但兩個兒子的小家庭反倒沒這傳承。他們都在上大學時開始肉食,但身心上無任何負擔,父母也沒意見,完全尊重個人自由。雖然目前住在城區,過著都市人的生活,但他們都肯定在山野自由奔放的童年是他們生命中的珍寶。
不知道可不可以由此揣測,雖說丈夫、父親是「一家之主」,但其實妻子、母親才是決定家庭文化的關鍵?甚而進一步推論,家風代代相傳、源遠流長,「媽媽道」幾乎隱約左右著「世道」了?
上圖:橋本夫婦說晚年天天覺得感恩幸福滿足
橋本太太如今由五個孩子的媽媽升格為八個孫子的「歐巴桑」(おばあさん,祖母),橋本先生說,不知不覺中,當年那個弱不禁風、總靜靜跟在身後的小女人,已進化成恍若「大地之母」般偉大的存在,將全家人的心緊緊兜在一起,晚年甚且變身為他的「領導」了。
橋本太太則自謙不過是個「相信人生即修行而每天認真生活」的普通媽媽。為人妻人母的漫漫歲月中,一樣曾有恐懼怨悔,也一樣會生病,只是,她認定恐懼怨悔和病痛也是自然的一部分,不必抗拒,單純地全然順服就好。只要單純地全然順服,複雜的思慮自然止息,而清明的直覺自然升起,終究自會知道如何採取行動。
她提到自己曾被宣判罹患末期癌症,只剩一個月餘命。當時她想:「喔,是這樣嗎?既然如此,那麼最後僅有的時間一秒鐘都不能浪費,只能做最要緊的事――我要全部都投入修行。」
於是,她立即放下萬緣、包括所有家事,獨自閉關靜修,除先生之外,家人都不知病情。結果,她不但活過一個月,而且精神體力都日益增進,半年後再去檢查,腫瘤竟已消失無蹤。
如果這是「奇蹟」的話,那麼,橋本太太對生命大自然那份信任與自在,更是美麗的奇蹟。
這趟日本行,我們每個同伴都歡喜領受了那美麗奇蹟的潤澤。
上圖:拜訪當日下雨,屋子的窗景美麗神祕好像橋本家如夢似幻的故事。
(本文錄自《用直覺解碼宇宙物語――橋本太太純天然育兒法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