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直覺解碼宇宙物語:橋本太太純天然育兒法

作者 / 橋本知亞季

譯者 / 葉心慧

出版社 / 正好文化

出版日期 / 2023.10.03

商品語言 / 繁體中文

裝訂 / 平裝

定價 / 390.00元



譯者

葉心慧

為母路上一直「步步操心」。(翻譯此書,陣陣棒喝)

當過作者、編者、記者、譯者。(最不勝任的也許是譯者)

曾在十幾個國家,有些正事;也曾在七十幾個國家,無所事事。

現與只諳日語的外子、雙母語的兒子,過著(半年日本、半年海外的)「半遊牧」日子。


橋本太太在山裡養育了五個健康快樂的孩子

每個都是自己在家接生

她以善護生命中的「野性」為天生母職

 

上圖:橋本夫婦與他們的五個孩子

 

<橋本太太說媽媽經>

 

嬰兒可說是「超能力者」,不只理解想法,也能從聲音語調感受到各種事物。

 

大人對孩子最重要的責任,不是教育,

而是必須守護住赤子之心。

 

比起以完美為目標,父母更應學習如何原諒已經努力卻仍不完美的自己。

親子關係中,寬容與愛是同義詞。

 

因為與世俗價值觀的差異而讓孩子成長過程有點糾結煩惱,其實不是壞事,

藉此或可培養孩子客觀看待自己與他人。

 

整個社會被賺錢才有價值的觀念所支配,但其實育兒是人類社會最值得被評為「高價值」的工作。

良好的育兒非常需要這由衷湧現的自信,那會激發強大力量。

 

為創造更好的未來,今日好好育兒就是最穩當的捷徑。

未來在今日父母手中。

 

 

上圖:橋本夫婦與他們的孫子

目錄

 

【推薦序】我們失去的,她都幫我們找回來了!  ◎鄧美玲

【推薦序】她以真誠溫柔與謙卑,輕輕接住我們  ◎金質靈

【導讀】橋本佳的餐桌盛景  ◎梁正中(正好文化發行人)

【自序】宇宙長流之此岸彼岸

 

第1章 懷抱夢想投身荒野

第2章 決定在家自然分娩

第3章 時光隧道與宇宙飛船

第4章 生死皆自然不是病

第5章 育兒優先的生活

第6章 「正食」的生活哲學

第7章 以孩子為師

第8章 與孩子共度四季晨昏

第9章 修養從家庭開始

後記

【附錄】 來去橋本太太家  ◎正好編輯室

我們失去的,她都幫我們找回來了!

 

鄧美玲

 

從來沒有一本書能像這本《用直覺解碼宇宙物語――橋本太太純天然育兒法》這樣,會讓我讀到一邊歡喜讚歎,一邊則喘著氣、看一段停一段,好讓激動跳躍的心,暫時休息一下。也從來沒有一篇推薦序,讓我在反覆讀過之後,怎麼下筆都覺得不對!

 

這本書才兩百多頁,很容易讀,既然我自覺怎麼寫都是「加一分則太多,減一分則太少」,乾脆就不要寫,讓讀者自己讀就好了。我的「推薦」,只要引述幾則她讓我喘大氣、掩卷沈吟的「金句」——實在說,她的每句話都是值得大家咀嚼再三的「金句」。就像我已經口頭向很多朋友推薦,這是一本家家戶戶、每個大人都要讀的書!

 

為什麼呢?橋本太太再三提到,他們夫妻之所以選擇自然的生活方式,是因為覺得要恢復自己作為自然生物的「野性」,而「野性」的最高價值,在於「覺知的能力」。比方說,她的四個孩子都用麻煩許多的尿布,而不是紙尿布。她說:「使用紙尿片,父母固然比較輕鬆,但對新生命作為生物的豐富感知來說,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?我思考的結果是,讓孩子能夠敏銳地感受不快與愉快兩種感受,應該最重要。感受尿布髒濕時的不快,也感受換尿布後乾爽的愉快,意識到大人為自己費心費力不怕麻煩,這是喚醒豐富細膩感知能力的寶貴過程。」

 

另外,她選擇「正食」,很重要的一個理由是,為孩子打穩味覺的基礎!她說:「我們的味覺很容易被人工調味欺騙,然後變得麻木。為了不讓味覺麻木,就要打穩味覺的基礎,尤其幼齡期更為關鍵。至少在小孩三歲之前,可能的話到五、六歲之前,都要好好地培育味覺。這不是要使用味道強烈的調味料,當然也不是僅僅討好舌尖的食物,而是為孩子準備可以感受味道的微妙、並帶著鮮味甘味的自然飲食。」

 

為了要「開發自身天生本能」,她積極準備自己在家自然生產。生過四個孩子之後,她的感悟是:「透過自身經驗,我更確信生產時『三位一體』的力量之必要――母親、新生命、宇宙力量。這些力量同時運行,相融相合,方能成就幸福分娩的瞬間。」第二次分娩時,先生不在,家裡只有兩歲的長女,她把接生所需的一切放到床邊伸手可及處,兩歲的女兒成為唯一的助手,她發現:「兩歲兒的能力比想像中更高。她理解全部狀況,協助無法動彈的我,甚至溫柔撫慰我,幼兒天生的能力實在讓人驚嘆。小小幼兒展現給我的是,也許早被大人遺忘了的、人類生命本具的素質吧!」

 

然後有一天,孩子突然跟媽媽說:「我不是媽媽的孩子,我是宇宙的孩子!」這種有如天啟的親子互動讓她明白:「母親,是為了讓寶寶的靈魂從遠方彼岸通往這個世界的時光隧道;是為了將寶寶的身體從遠方天涯運送到地球的宇宙飛船。母親的角色任務,僅僅是容器、通道,此外,什麼都不是。寶寶是從極樂至福世界前來傳達神明訊息的使者,為讓母親體驗——此時此刻、此處,就是極樂至福。」

 

我們失去的,橋本太太──一個自認是「脆弱的存在」,卻溫柔地,幫我們都找回來了!所以,這是家家戶戶、每個大人都要讀的一本書。

 

_________________

 

本文作者簡介>>>>>>鄧美玲

 

新竹客家人,曾任中國時報親子版主編,現任中華氣機導引文化研究會理事長。

隨順社會規則讀書工作大半輩子,終於按捺不住基因裡的野性而叛逃了,成為身體覺知教育工作者,四時玩釀造、玩香,也玩茶。

她以真誠溫柔與謙卑,輕輕接住我們

 

金質靈

 

讀完橋本太太著作的最後一字,心中升起一個感嘆:「我究竟何德何能,有榮幸和資格為這本書寫序啊……」,在旁的先生也忍不住說著:「真的……這真的是太好的一本書,我覺得會成為暢銷書啊……」。一起共讀完書稿的我們陷入沈默,享受內在因深深感動而創造的寂靜無聲。

 

感謝本書編輯,也是我敬重的夏瑞紅女士邀約寫序,我才有幸閱讀到這令人敬佩之作。

夏女士在我六歲時,曾邀請我為報紙專欄繪製插畫,事隔三十年後,如今已是人妻、母親的我,能再次被一路看著我長大的夏女士邀請為本書寫序,本身已別具意義;意想不到讀畢本書之際,似乎才明瞭夏女士這份邀請背後溫暖的訊息:「記得相信妳自己,因為你們在做的事情很棒喔!」

 

我和先生分別在人生不同階段不約而同,選擇讓自己的餐盤上不再有生命犧牲的眼淚;相識相愛到結婚,更決定陪伴彼此執行無添加的全食物純植物性飲食,透過乾淨的豆穀蔬果調養身心,不僅擺脫了自己身上數種大大小小的慢性病與不適症狀,似乎性格的暴戾或憂鬱之氣也隨之淡化。在身心的見證下,讓我們對這樣的飲食方式帶有著全然的信任。

 

懷上女兒將果的時候,我也如橋本太太一樣有著天然而生的念頭:「人也可以像動物般自然的體驗生養孩子吧!」但我沒有橋本太太細心,甚至不知道需要去產檢,還好先生的心思細膩,做足了功課,並將「溫柔生產」的概念分享給我,我自然喜悅地順著先生的安排,並在前人的引導下,用純植物飲食滋養著孕期間的自己,直到在家中於先生、母親和助產士的陪同下順利產下女兒。

 

記得助產士在接生完女兒後,說下了令我們都印象深刻的話:「本來有點憂心你們的飲食方式比較特別,但是我接生過無數孩子,少見媽媽與孩子的狀態都健康有活力,生產過程十分順利,我覺得不論你們做了什麼努力,都應該好好跟這個世界分享!」這句話給了我們莫大的鼓勵。確實我們選擇的生活方式,在現今社會執行上有許多不易與辛苦之處,也常擔心自己的選擇讓家人不放心,難免有孤寂和需要支持的片刻,聽到這樣一份發自內心的認可,心中充滿力量。

 

如今,看著橋本太太的生命歷程,覺得自己碰到的挑戰根本小巫見大巫!我們念著書稿,一個一個驚訝不斷浮上心頭:「不可思議,居然在半世紀前,橋本一家就已經在執行現在才開始為人關注的純植物飲食!居然,在那西方醫學崛起的時代,橋本太太已經嘗試了現今才為少數人所重視的溫柔生產,並有著難以置信的勇氣,在荒野中搭建自己的家園,生養了五名子女……」

 

我很謝謝先生如此有興致地跟我一篇一篇細細品讀著,過程我們不時默契且驚喜的相視;特別讀到橋本太太面對五個不同氣質的孩子時,讓我們想到了如今即將四歲的將果,我們陪伴她長大的過程中,難免覺得自己真是糟糕不稱職的父母,但橋本太太那真誠、溫柔且謙卑的自述,輕輕接住了我們,幾次轉頭看先生,發現他已流滿了整臉的淚水,還靦腆不好意思地說:「是因為,真的太感動……」

 

謝謝有這樣偉大的前人,在看似遙遠的年代、遙遠的國度,卻跟我們有著相同的理念,做著一樣的事,即使面臨更大的挑戰,卻活出我們自歎不如的敬佩生命!讓我們覺得地球上的每個靈魂其實都好近好近,有如平行宇宙一般:「原來地球上有這麼多靈魂有著一樣的想法、一樣的渴求、一樣的願望,並都不約而同勇敢地實踐著。我們一點也不孤單!」

 

謝謝橋本一家如此美好的存在,謝謝夏女士的邀請;真心願閱讀此書的您,能像我們一樣備受啟發與滋養!

 

 

 

______________

本文作者簡介>>>>>>金質靈

 

藝術工作者、全食物純植物飲食奉行實踐者、共時間(The Present Room)純植物工作室主理人。

從小愛畫畫,本想當世上最偉大的藝術家,卻不小心變成厭世少女。有感於純植物性飲食可減緩地球暖化且不傷害生命,改以餐盤作畫,以食物為素材,用餐桌延續對藝術的熱愛。

目前與丈夫Tiger育有四歲女兒。

【推薦序】◎梁正中(正好文化發行人)

橋本家的餐桌盛景

 

和橋本夫婦的進一步交往是從拜訪他們在京都鄉間的家開始的。

 

約五十年前,新婚不久的橋本夫婦就勇敢地走進了福島縣的山林,年輕的他們本著「想創造對生命溫柔的生活」,也想「試試自己能多接近自然」,於是先生靠自力建屋(他們相信這是自然界所有生物的本能),太太則靠自力在家自然分娩,親手砍柴、運水、耕種,以盡可能不增加地球負擔的方式,用心經營家庭生活的富足感和安定感。

 

二○一一年,地震海嘯迫使他們遠離家園,輾轉流浪數年,才在京都郊區找到一棟上百年古宅,重新修繕安家。他們家那用麻繩等天然素材編織搭築的閣樓,猶如聖靈充滿的小教堂。

 

第一次拜訪時,橋本太太帶我參觀她的菜圃,順手拔起一顆大蘿蔔,像抱著自己小孩一樣滿臉幸福喜悅;後院樹林中還有他們種植在枯木上的蘑菇。橋本家的一日三餐如美妙魔法般,讓我不禁為之目眩神馳。他們一家三代人合作無間,總是三兩下很快就從菜圃、樹林「變出」能量滿溢的餐桌盛景。

 

最讓我感動的是,每次用餐前,全家老小一起大聲誦念用餐禱詞:感謝太陽、土、風、水賜給我們美味食物,今天開開心心玩耍……。

 

那是如此地自然和諧、幸福滿足,而且餐餐都無浪費一絲一毫!

 

用餐後,我們常一起在四周田間散步。橋本太太聊著她曾挨家逐戶與鄰居分享正食料理和自然農法理念,後來鄰居們紛紛歡喜隨之走進大自然這個大教室。

 

和橋本家交往前半年都以橋本先生為主角,每次見面彼此相談甚歡,兩個男人不由得意氣飛揚起來,遐想要擘劃一個新時代自然活法村,又想到關鍵是得先有位眾望所歸的「村長」,好比公司的CEO……,我們還傷腦筋到底哪個年輕人可能合適?哪想到幾次交流後,橋本太太半開玩笑幽默暗示,自己可不正是那「天選之人」?說到具體執行方案,她馬上能侃侃而談,從那「捨我其誰」的氣魄,足見五十年如一日在生活中歷練積累的實力。

 

橋本太太曾五次靠自力分娩,體驗到「母親+新生命+宇宙力量」三位一體的神聖經驗,尤其是最後一次生產,更「超越我這個個體、徹底與萬物相連」。橋本太太生出孩子的同時,自己也再度重生──與真我、即宇宙本體無法言喻地徹底融合。

 

昔時禪家大徹大悟後與「盡虛空遍法界」之法身相契,還有一燈園西田天香靜中隱約聽到初生嬰兒啼哭而大覺大醒,是否正是類似這樣的吉光片羽?

 

三年疫情改變了世界,也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。山川、日月星辰、花木蜂鳥、荒野草藥、原始森林……正把我引向另外一個「維度」的世界。現在的我越來越體驗到與自然連接的力量,以及人類活在天地間的使命,更能感同身受橋本夫婦五十年自然生活的甘苦和堅定;橋本家的餐前禱詞,也恍然成了我山居歲月的吉祥咒。

 

幾天前正好收到橋本太太二○二○年醃漬的梅乾。嘗一口梅乾,無窮滋味絲絲入扣。我想,那源自天地的芬芳和手作的幸福,就跟她專為中文讀者撰寫的這本家庭故事書一樣深邃迷人。

【自序】宇宙流之此岸彼岸

 

每次分享作母親的經驗時都會被問:

「分娩不痛嗎?」

「育兒不累嗎?」

 

我一貫如此回答:

「當然超痛。不過,是跟其它疼痛完全不同的痛。」

「全年無休當然很累。不過,是跟其它疲累完全不同的累。」

 

我們的生命在四十六億年的生物歷史中,

跨越無數艱難與淘汰,連綿不斷延續而來。

「孕育生命」這件事,是一項至艱至鉅的挑戰,

但太過平常也太過自然,反而使人不自覺輕忽箇中奧義與甚深喜悅。

 

作為母親一路走來,

以對生命的直覺,陪伴著五名子女、八名孫子孫女成長,

到現在,我明確地堅信:

生命從彼方來、終將往彼方去。

生命以母親的子宮為渡舟,從彼岸通往此岸。

 

此生有緣與形形色色的人事相遇,

歷盡悲歡離合,一邊面對、一邊玩味,

漸漸看清了,這只是生命存在於世間的森羅萬象,

也漸漸明白了生老病死的意思。

從此岸往彼岸的道路,只能依靠自力,隨順因緣歸去。

惟願「歸去」的瞬間,自己能從容前行。

 

這浩瀚偉大的來去課題,其實始終與我們同在,

而且,不管人是否意識到,

其實一切早已預備好在宇宙長流裡,

人人平等,沒有差別。

 

無論您此刻正在人生路上的哪一段,

倘若本書有助於您微微感受到,我們同在宇宙長流中,

那將是我至高的榮幸。

後記

 

回首前半生,我屢仆屢起、反覆親身實驗:透過純素「正食」如何能改變人?

以此為胎教,能孕育出怎樣的孩子?

我全心全意想培育身心都自然的「真正的人」,那並非什麼偉大目標,只不過是擁有普通的健康,能正面思考且為人設想,愛人也被愛而已。

育兒從某個角度來說像是在「創造人」,不容許大失敗,父母因而不時尋思自己是否稱職盡責?這讓親子時光總難免隱約帶著些許緊張。

不完美的我,一路走來當然失敗和懊悔都多不勝數,只能適度地原諒自己,也得到家人的原諒,特別是孩子如天神般寬宏大量的「百分百原諒」。

我的育兒之路是一直被全家人如此支撐著的。

最近我常想,所謂「生存」究竟是什麼?

從地球的誕生到生物的誕生,其間變化、進化連綿,在幾億年生命接力的長流中,人類的存在不過是當下極短的剎那,然而這個當下剎那,經歷過生命長流無數的試煉、實驗與淘汰,最終留下精華傳承至今的智慧,即是「當下」的我們的生命。

單純因為這個事實就讓我激動不已,深深為自己身為長流涓滴、也為自己的生命而喜悅;同時也深信,人活著應該盡可能不做違抗這不可思議的偉大之流的事情。

但願不斷通過新考驗而淬煉的智慧精華可以代代傳承,儘管我們只是渺小的存在,也能因而有所貢獻;但願這生命長流超越我們,繼續豐沛地奔向未來。

正當此時,我居住的京都鄉間各處田地,稻米順利豐收。由衷感恩支撐我們生命的農人,和支持這一切的大自然。

承蒙海外諸君的邀請與協助,我這一介日本主婦才能將自身小小經驗化為文字,

分享給海外朋友,對此因緣,我也要致上深深的敬意與謝意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