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生命回復原始設定 :橋本先生半斷食養生術

作者 / 橋本宙八

譯者 / 葉心慧

出版社 / 正好文化

出版日期 / 2023.10.03

商品語言 / 繁體中文

裝訂 / 平裝

定價 / 390.00元



譯者

葉心慧

自小茹素卻一直對「食」不求甚解。(翻譯此書,上了一課)
當過作者、編者、記者、譯者。(最不勝任的也許是譯者)
曾在十幾個國家,有些正事;也曾在七十幾個國家,無所事事。
現與只諳日語的外子、雙母語的兒子,過著(半年日本、半年海外的)「半遊牧」日子。


光只是少吃、慢慢吃,

就能讓一般人恢復健康。

但這太簡單了,

所以大家不敢相信。

 

 

上圖:橋本夫婦深受自然農法大師福岡正信(左)影響

 

橋本宙八是日本自然飲食教育界知名的資深導師,他以自己研發的「半斷食」課程,在日本和世界各地幫助過上萬人找回健康自信。

 

這本書說的是自幼喪父、且為家中獨子的他,如何走出大戰後貧困的新潟小漁村,又隨母親姊妹流離到北海道、東京寄人籬下,歷盡坎坷,最終一步步走上自己道路的真實故事。

 

上圖:橋本先生小時候唯一的一張全家福(讀初一時,父親過世前一年,與兩姊一妹)

 

為什麼講養生術不大談理論,卻從一連串人生小故事說起呢?

 

因為支持橋本先生投入半斷食志業的,並不是理論,

而是從自卑瘦弱到自信強壯的親身實證的一生。

 

【導讀】好好吃飯睡覺          ◎梁正中(正好文化發行人)

自序 我只想作瀟灑自在的人

第1章 讓生命之花圓滿綻放

第2章 寄人籬下努力討生活

第3章 十五歲的孤注一擲

第4章 新勝寺斷食初體驗

第5章 為妻兒親手蓋一個家

第6章 我們家的「正食」小事業

第7章 一切學習盡在日常生活中

第8章 從「食之道」接連社會關懷

第9章 領我看見世界的老師
第10章 生命大掃除――三十日斷食

第11章 順「食之道」迎向國際交流

第12章 效法佛塔樹的種子

後記 在母親遠行的迴光中溫習 全然信任地活著

【附錄】我們去日本體驗半斷食    ◎正好編輯室

【導讀】◎梁正中(正好文化發行人)

好好吃飯睡覺

 

十五年來,我對人生究竟活法的探索,大體圍繞兩個主題:為什麼活著?究竟的活法是什麼?一面與爆炸性發展的物質、資訊世界共舞,尋索較安全、可持續的生活方式與環境;另一面則由表及裡、漸次回歸自心自性。無論如何,食物都是一個重要的參照關鍵。

歷經兒少赤貧生活的我,味覺中仍留存著食物本來原味;相對之下,物質豐富後,迎來的卻是「食之無味」,甚至「食之有毒」。

人的六根日益外逐奔忙,說不清楚是主動還是被動,衣、食、住、行全然捲進消費主義漩渦,沉淪「擁有」的幻相誤區,越陷越深。生存最基本的食物鏈也掉入沒完沒了的惡性循環。

 

我只好走上「自我革命」的道路。由一日三餐素食、有機食、自然食,不斷循「為道日損」原則,延展到日常良知環保綠色生活。

 

二○一八年夏末,隨山本健治先生參訪西田天香先生創辦的一燈園。早在一九○五年,天香先生憂心日本國民受西方物質主義影響、開始放棄和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方式,便立志樹立典範生活社區,但並未成功,他於是效法佛陀在菩提樹下「不成正覺,絕不起坐」,開始絕食問天:路在何方?數日後,如嬰兒出生初啼的天籟之聲,打開了當下一念清淨之門,留下「無一物中無盡藏,有花有月有樓臺」的心印,而後「一人發光」,成功開創了傳承至今的自然活法典範「一燈園」。

 

天香先生「絕食問天」的情景給了我巨大的衝擊。正好隔日我又拜訪了日本著名天然食品公司「椿き家」的社長折笠廣司。折笠社長少年時因農藥中毒差點身亡,因而立志研發日本最好的純天然豆腐。其工廠設施是聯合國環保永續發展的典範。與折笠社長從自然飲食聊到斷食奧秘時,他忽然從公事包拿出一份招生簡章,說真是太巧了,他老師橋本宙八先生創辦的「半斷食」課程,正好即將在廣島舉行。

 

折笠社長談到,他和半斷食的緣分來自日本美化協會,這個協會踐行鍵山秀三郎先生提倡的「掃除道」。他聽聞曾任會長的田中義人透過半斷食治癒痼疾、恢復健康,因此機緣而去認識橋本先生,也參加了半斷食課程,開始自己身心「內在的掃除道」。入會以來,他堅持日日親身掃除,把豆腐工廠掃除到一塵不染,然而,後來深自感慨:僅靠「冰清玉潔的天然豆腐」無法徹底救助眾生。

這對當時仍熱衷於推廣素食、有機、自然農法的我,猶如當頭棒喝。

不久之後,我見到橋本夫婦,彼此相見恨晚。二○二○年元月,特邀素來欽慕中華傳統文化的橋本先生赴中國揚州舉辦五天活動,參與者有五十多人,來自海峽兩岸。橋本夫婦為華文讀者寫書的因緣,正是在那時促成。

橋本夫婦五十年如一日實踐道法自然的生活方式,特別令人感動的是,五個孩子都是在家自然分娩,且在自然中成長,並繼續傳承此家教給下一代。

 

而後全球疫情蔓延,人人恐懼不安。期間我曾前往京都鄉間橋本先生家小住幾日,彼此聊到日本禪宗四十六流開山祖師,無一例外都和中國有關,其中三十個在大宋或大元明心見性,而另外十六個是遠道而來的中國高僧大德,個個都是在日常中活出「天命之謂性、率性之謂道」的行家裡手。對照眼下世道,我們無限感懷,不禁想起一段公案:

 

(有源律師)問:和尚修道,還用功嗎?

(慧海禪師)回答說:用功。

問:如何用功?

答:餓了吃飯,睏了睡覺。

問:人人都是這樣,跟大師您用功不一樣嗎?

答:不同。

問,怎麼不同?

答:他人吃飯時不吃飯,挑三揀四;睡覺時不睡覺,千般計較。自是不同。

律師聞言無語。

 

橋本先生的半斷食課程至今幫助過一萬多人,從頭學習如何好好吃飯睡覺。他雖早屆古稀之齡,但救度眾生之心依然熾熱,憧憬根源於中華文化的究竟活法能綿延傳承,在世界大放光明。

 

祈祝本書能廣結善緣,為橋本先生的大願略盡一臂之力。

自序我只想作瀟灑自在的人

 

我從小就很自卑。

體格矮小、資質平庸,笨手笨腳、慢半拍,好像怎樣都不開竅。

我一直很在意別人的眼光,對任何人都小心翼翼。

我曾很討厭那樣的自己。「這樣的自己根本不是自己」、「真正的自己到底在哪裡」我一直在探尋。

到了少年時代,想解決這問題的念頭更強烈了。

 

我開始思索,究竟有什麼方法能讓我變成瀟灑自在的人呢?這成了我最大的奮鬥目標,也成了此後人生旅途上大膽橫衝直撞的根本動力。

 

青年時代投身戲劇天地、去寺院力行斷食、研究自然農法,以及探究「食」的世界,會有這些機緣,可說都是基因於此。

在「食」的道路上,不斷摸索前行,漸漸發現「食」之奧妙。人以「食」維生,從「食」取得生命、養育生命,食物大大左右身心狀況。當我深刻明白了如此明顯簡單,一般人卻多不在意、甚至不知不覺的事,人生於是起了極大轉變。
對「食」與人生關係的探究,成為我的畢生志業及生存意義。

 

我投入近半世紀的經驗,整編出有助「真我覺醒」的一套極簡課程──「半斷食」。

這方法簡言之只不過是:少少進食,細細咀嚼自然栽培的優質穀類與蔬菜。

只要切實執行,幾乎人人皆可在極短時間內改善體質、回復原本的健康狀態,還可進而活出真正的自我。

換句話說,是藉著飲食去除「遮蔽本能的霧霾」。「半斷食」裡面有一把可讓人通往健康幸福自由的鑰匙,也蘊藏著對世界和平的祝福。

如今,我已在日本和海外舉辦過無數次「半斷食」課程。

 

日本「正食」(Macrobiotic diet)導師櫻澤如一曾說:「人生意義即在了悟『食』的祕密,做自己喜歡之事,受人仰慕、給人歡喜。」年過古稀,我終於明白這句話,也奉此為享受人生的關鍵。

 

此書談的是我為「半斷食」課程賭上一生的故事,以及,過程間若有所悟的小小心得,倘若有緣人能在其中得到些微啟示,而讓人生更快樂,那真是甚喜!甚幸!

在母親遠行的迴光中溫習
全然信任地活著

 

開始山居生活不久,我接在東京的母親來同住。

對於我們與眾不同的生活、育兒方式,母親從不干涉,但多少有點困惑我們為什麼要住到偏僻深山裡。

我希望她在大自然中、有兒孫圍繞,過隨心所欲的老後生活。但勞碌慣了的她,愛幫我撿柴割草,一做就埋頭苦幹,停不下來,總搞到累得連躺好幾天。

她八十二歲時出現失智症狀,性格驟然大變,甚至有暴力言行。無計可施之下,我們只好將母親送入安養院,輾轉換了好多家,最後才總算安定下來。但

每次去探望母親臨別時,母親都說:「一起回家吧!」這總讓我痛心,淚如雨下。

母親畢生無休,為子女、為家庭,粉身碎骨在所不惜。她幾乎不曾享受過悠閒的一天,以致她失智後忘我地吹口哨口琴的模樣,還讓我不禁有些欣慰。

母親出生於北海道,外公是樵夫,嗜酒如命,三十二歲便英年早逝。外婆帶著當時三歲的母親,以繼室身分嫁到函館,但七歲時就與外婆分開,在一家海產批發商開始「女中奉公」生涯,意即在老闆家管吃管住當女傭。

母親有位哥哥也在兒時被送到東京「丁稚奉公」,在老闆家管吃管住當學徒,他就是那位在糖果工廠的舅舅。

這樣長大的母親,很自然地習慣總是先顧慮他人、忽略自己。聽說母親透過相親結婚,到結婚當天對父親仍一無所知。婚後母親也跟兒時一樣,不,應該說比兒時更加為家庭任勞任怨,而貧困又常仗義借錢給親友的父親,平添了母親的苦難。

母親連面對兒媳、孫子,也總是拘謹客氣,即使出門跟村裡年紀相若的老人聊天,也多默默傾聽而已,回到家就慨歎好累。即使只是輕鬆的日常聊天,母親也小心翼翼地為遷就對方話題而忍耐,試了幾次便不想再出門了。

我很遺憾自己其實跟苦於無法寬坦自在的母親一模一樣,因此微妙心理,我曾因看不下去而斥責母親。當時母親與我出門,不顧自己提重物還堅持要幫我拿行李,我馬上告誡她別再說蠢話!我幾乎不曾對母親說重話,當時母親可能吃了一驚,滿臉困惑,低頭唯唯諾諾。那瞬間,我感受到母親一生的悲慘刺入我心。

母親失智後,我常懊悔自責沒多跟母親說說話、沒成功幫助母親獲得自由解脫;但也許,抹殺自己而活著的母親也不習慣接受兒子的體貼?

看著母親,我不禁感慨,失智症患者好像在為人生收尾核帳。那是母親為了結算過往人生而有的反動嗎?長年隱忍的憤怒委屈一舉爆發清空了嗎?如果這樣能讓母親從痛苦中解脫,那麼失智對母親來說何嘗不是幸福?

母親到後來甚至把女兒們都忘掉了,唯獨還牢記著我的名字,母親是這樣深刻地與我相互繫絆。

大地震三年後,距離百歲生日還有半年之時,母親一臉安詳,靜靜辭世,享壽九十九歲半。

我曾經滿懷自卑感,卻忘了我這一生身強體健、幾乎與病痛無緣,都該為得自父母的健康基因而自豪。

而在生活方面,從父親的家教學會整理整頓和打掃,當了多年女僕的母親,在收納清理方面也完全不輸父親,即便晚年失智,收拾廚房的技藝也還讓我望塵莫及。我兜兜轉轉最終找到的志業是以食物打掃身心,這絕對跟父母所給的家教和榜樣有關。

也因父母的關係,我從小就養成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的習慣,又因不想像父母那樣壓抑地過日子,而特別用心於追求自我,尋尋覓覓最終走上食之道。

無疑的,我的生命是父母的延續,父母無形中領我走上自己的道路,還賜予我「健康的身體」、「打掃的習慣」、「為人著想的心」三樣人生法寶。

奔波一生後,頑愚的我才終於懂得以這樣的父母為榮幸!

藉由長年無數次斷食,怯弱的我也才終於完全信任,生命本來就沒問題,而且天生自然不斷朝更好的方向前進。

與浩瀚無邊的宇宙相比,人類就算能活萬歲萬萬歲,也只是非常渺小的存在。我們只要將自己全然託付給宇宙、大自然而活著,像胎兒一切託付母親一樣,不,其實連託付都是多餘,我們早已深深在其懷中。

古日本人如此歌頌人生:

 

人生在世,是為了遊戲玩耍吧!

聽到孩子們的笑鬧聲,我也隨之搖擺。

蝸牛跳舞吧!跳舞吧!

要是你不跳舞,小馬小牛會來踢踩、讓你破殼喔,

你就曼妙起舞,隨我去花園遊玩吧!

(出自平安時代末期歌謠集《梁塵秘抄》)

 

這是多麼怡然自得的生活興味啊!這興味唯有回歸原本天真的生命狀態、又與大自然合一的人,才有福享受。

我以滿懷感恩與喜悅,祈願「半斷食」能讓更多人回轉成這樣的有福之人。

相關文章